躡屩擔簦的成語故事
拼音niè juàn dān dēng
基本解釋同“躡蹻檐簦”。指身分、地位低下。
出處明·宋濂《太上清正一萬壽宮住持提點張公碑銘序》:“公皆躡屩擔簦,往拜其坐下。”
暫未找到成語躡屩擔簦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躡屩擔簦)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奔走相告 | 宋 張孝祥《壽芝頌代愡得居士上鄭漕》:“詔天下之日,淮民歡呼,奔走相告,自州達之縣。”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放牛歸馬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莫衷一是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
舉世混濁 | 戰國楚·屈原《離騷》:“世混濁而不分兮。” |
野心勃勃 | 清 陳天華《獅子吼》:“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 |
處之泰然 |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宋 朱熹注:“顏子之貧如此,而處之泰然,不以害其樂。” |
大惑不解 | 莊周《莊子 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寸步不離 | 南朝 梁 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
敏而好學 | 《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