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泰山
![不識泰山](/d/file/titlepic/chengyu7681.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例子請原諒我有眼不識泰山
基礎信息
拼音bù shí tài shān
注音ㄅㄨˋ ㄕˊ ㄊㄞˋ ㄕㄢ
繁體不識泰山
感情不識泰山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處世。
謎語錯叫丈人
近義詞有眼無珠
日語眼力(がんりょく)がない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百川歸海(意思解釋)
- 多才多藝(意思解釋)
- 形影相顧(意思解釋)
- 生龍活虎(意思解釋)
- 如臂使指(意思解釋)
- 材輕德薄(意思解釋)
- 投石問路(意思解釋)
- 以身試法(意思解釋)
- 漚沫槿艷(意思解釋)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意思解釋)
- 粗制濫造(意思解釋)
- 吳下阿蒙(意思解釋)
- 抱恨黃泉(意思解釋)
- 眾建賢才(意思解釋)
- 生拉硬扯(意思解釋)
- 定國安邦(意思解釋)
- 唇槍舌劍(意思解釋)
- 斷章截句(意思解釋)
- 過門不入(意思解釋)
- 唯利是圖(意思解釋)
- 足不出門(意思解釋)
- 進進出出(意思解釋)
- 移日卜夜(意思解釋)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群山四應(意思解釋)
- 識時務者為俊杰(意思解釋)
- 母夜叉(意思解釋)
※ 不識泰山的意思解釋、不識泰山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風言影語 | 捕風捉影的話語。 |
萬眾一心 | 千萬人一條心。形容齊心協力團結一致。 |
失魂喪膽 | 形容極度恐慌。 |
自怨自艾 | 原指自己悔恨;自己改正。現形容悔恨交加。怨:悔恨;艾:割草;改正。 |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條理。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 | 蔽:遮蓋;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束了,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壓歲錢 |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 |
意氣風發 | 意氣:意志和氣概;風發:形容俊偉豪邁。形容氣概豪邁;精神振奮。 |
屈指一算 | 屈:彎曲。扳著指頭一算。 |
繁文縟節 | 文;節:舊時指禮節;縟:繁重。繁瑣過多的禮節、儀式。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 |
目不轉睛 | 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轉地盯著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有權有勢 | 勢:地位和權力。既有權力,又有地位。 |
行不顧言 | 顧言:顧及自己所說的話。為人處事不守信用。 |
視死如歸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
走南闖北 | 指走過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闖蕩。 |
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飽食暖衣 | 吃的飽;穿的暖;生活富足;無憂無慮。 |
舉世無敵 | 全世界沒有能勝過的。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空虛而言。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有求必應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好說話。 |
生知安行 | 生來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從容安然地實現天下的大道。 |
刮目相看 | 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
進進出出 | 走進走出,穿進穿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