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一個獨特人物——讀《雷雨》有感
翻開微薄的《雷雨》,傾聽悲壯的“雷雨”。大作家曹禺讓我們在雷雨中看清了舊社會的罪惡,也讓我們看清了人情的冷暖。在這短短的四幕劇作中,便塑造了這樣幾個人物:追求自由的周沖,積極上進的魯大海,還有天真善良的四鳳……但每一本書,都有其獨特的人物,在《雷雨》中,劇作家曹禺便用獨特的收手法給我們塑造了最復雜的人物——周樸園。
他曾反叛過,也曾追求過自由。三十年前,他也真心愛上了他的侍女侍萍。與她關系甚好,但在他那樣的一個大家庭中,封建的思想束縛著當時的每一個人,總是追尋什么門當戶對、父母之命等。與此同時,周樸園——正值年盛氣旺之際,也曾想過與侍萍一起追求自由,希望逃脫出這種充滿壓迫,令人窒息的家庭中。
但在他那種龐大的家庭中,逃跑眼看是沒有用的,出于本性,周樸園也只能選擇生存。這一點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的。也許只能怪罪那封建的舊家庭,撲滅了這一剛剛燃起的氣焰。
他也存在著一絲愧疚與懷念之情。自從三十年前他拋棄了侍萍,他似乎心存內疚,在聽說侍萍投河后,他也許是悲痛的。他將侍萍生前喜愛的東西都留下來,經常拿出來咀嚼回味,這樣才足以體現他的多情、高貴,并彌補他那空虛的心靈。也許他的種種思念的表示都是故意裝出來的都是有意識地做給別人看的,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認為他對侍萍一點感情也沒有,略微中還是有見他的懺悔之苦。
然而對于他的優點,我也只能含糊其辭,因為我也無法深刻的描繪出他的情感是真還是假。對于他虛偽的真面目,我想還是可以確切地回答出來的。也許正是因為這些虛假讓人無法猜透他半真半假的情感。他對侍萍的到來是氣憤的。
從他居然嚴厲地喝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等語句中,從他一貫的為人處世的態度里,可以作出回答他是很虛偽的。他對侍萍的那些思念與懷想可以說被他的這幾句話全都隱藏起來了,他的氣憤遠大于他的種種情思。他是封建的畸形兒,他的一生也許多被封建禮教束縛。他有種種惡習,他孤傲自大,總是認為一切都得圍著他來轉。
在話劇中,從周萍、周沖的“絕對”服從,從做違背父親志愿的態度中可以看出,周樸園是一個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人。在這里,又是多么深刻刻畫出了周樸園這樣一個封建打家庭家長的形象,他成了封建家族的代言人。他的諸多行為都體現出他是一個已受封建腐蝕的人了。如果說這是社會的過錯,倒不如該追究到人的性格上來。
他的本性在他為了謀取黑心財,故意使承包的江橋出險,淹死了兩千多工人時起,他已是一個幾乎沒有人性的人了,他的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心理已將他完全地變成了具有封建官僚特點的欺壓者。他的本性已完全改變,如果他沒有惡化本性,堅定了自由的信念,又怎么會為了愛慕虛榮,拋棄侍萍;又怎么會為了謀取財富,欺壓百姓……他那丑惡的心靈,只能預示他將喪子瘋妻,孤獨終老。一本書,一個獨特人物。一場雷雨,上演一幕悲劇。
周魯兩家三十年,糾葛終是慘局結。應該追究罪惡的封建社會,還是人情的冷暖。我想多為后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