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譯文及注釋
譯文
垂柳絆惹著春風翩然起舞別有一番情懷,在這個世界上飄逸之美還有什么能與之比肩呢?
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無心所插,可楚王宮中的嬪妃們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纖細輕盈,寧愿忍耐饑餓,甚至白白餓死。
注釋
惹:將垂柳擬人化,絆惹:撩逗。
斗:競爭,比賽。
楚王:楚靈王,也暗指現實中的王,江:長安附近的曲江。
損:損壞,纖腰:女子的細腰。
垂柳創作背景
晚唐朝政腐敗,大臣競相以善于窺測皇帝意向為能,極盡逢合諂媚之能事。詩人對此深惡痛絕,憤世嫉俗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傅根生.唐彥謙詩歌及其文學史地位的再認識:達縣,2004-05-10
垂柳鑒賞
首句“絆惹春風別有情”,撇開垂柳的外貌不寫,徑直從動態中寫其性格、情韻。柳枝的搖曳,本是春風輕拂的結果,可詩人不以實道來,而說是垂柳有意撩逗春風。“絆惹”二字,把垂柳寫活,第二句,“世間誰敢斗輕盈?”把垂柳寫得形態畢肖。“輕盈”,形容體態苗條。詩人極寫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垂柳暗以體態輕盈的美人趙飛燕自喻,是緊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氣寫出其纖柔飄逸之美。“誰敢斗輕盈”問得極妙,這一問,從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無與倫比的,也顯出了垂柳恃美而驕的神情。
后二句“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無心所插,卻害得楚王宮中的嬪妃們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纖細輕盈,不敢吃飯,而白白餓死。筆鋒一轉,另辟蹊徑,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巧妙地抒發了詩人托物寄興的情懷。詩人并不在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發。試想當時晚唐朝政腐敗,大臣競相以善于窺測皇帝意向為能,極盡逢合諂媚之能事。這種邀寵取媚的伎倆也很象“餓損纖腰”的楚王宮女,“楚王江畔無端種”,“無端”二字意味深長,江畔種柳,對楚王來說,也許是隨意為之,而在爭寵斗艷的宮女們心目中卻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們自以為揣摩到楚王愛細腰的意向了,而競相束腰以至于餓飯、餓死,含蓄而深刻。
全詩中詩人將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直陳時弊,淋漓痛快。詩人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興的手法,柔情中見犀利,含蓄中露鋒芒,二者可謂殊途同歸,各盡其妙。旨在寫意,重在神似,他雖無意對垂柳進行工筆刻畫,但給讀者以藝術美的享受。這首詩詠垂柳,沒有精工細刻柳的枝葉外貌,也沒有點染柳的色澤光彩,但刻畫出體態輕盈、翩翩起舞、風姿秀出的垂柳,是一首具有韻味的詠物詩。
唐彥謙簡介
唐代·唐彥謙的簡介
![唐彥謙](/d/file/p/df9baa19d77fa9599674b223e8099bf4.jpg)
唐彥謙(?~893)字茂業,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試,結果十余年不中,一說咸通二年(861)中進士。乾符末年,兵亂,避地漢南。中和中期,王重榮鎮守河中,聘為從事,累遷節度副使,晉、絳二州刺史。光啟三年(887),王重榮因兵變遇害,他被責貶漢中掾曹。楊守亮鎮守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時,擔任判官。官至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節度副使、閬州(今四川省閬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縣)刺史。晚年隱居鹿門山,專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漢中。
...〔 ? 唐彥謙的詩(17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