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臺(tái) 贈(zèng)洗齋
高陽臺(tái) 贈(zèng)洗齋。近代。陳方恪。 緋苣同心,靈鶼共命,梅邊穩(wěn)住吟身。小謫華鬘,從知早種蘭因。璿璣才調(diào)風(fēng)流遠(yuǎn),羨漚波、福慧平分。盡消他、韻事紅閨,刻燭裁云。石城大好家居在,傍絨莊綺陌,煙水東鄰。璧月新愁不散,輕上眉顰。無端錦瑟空房語,送華年、斷夢成塵。俧誰憐,青鬢蕭疏,對影朝昏。
[近代]:陳方恪
緋苣同心,靈鶼共命,梅邊穩(wěn)住吟身。小謫華鬘,從知早種蘭因。
璿璣才調(diào)風(fēng)流遠(yuǎn),羨漚波、福慧平分。盡消他、韻事紅閨,刻燭裁云。
石城大好家居在,傍絨莊綺陌,煙水東鄰。璧月新愁不散,輕上眉顰。
無端錦瑟空房語,送華年、斷夢成塵。俧誰憐,青鬢蕭疏,對影朝昏。
緋苣同心,靈鶼共命,梅邊穩(wěn)住吟身。小謫華鬘,從知早種蘭因。
璿璣才調(diào)風(fēng)流遠(yuǎn),羨漚波、福慧平分。盡消他、韻事紅閨,刻燭裁雲(yún)。
石城大好家居在,傍絨莊綺陌,煙水東鄰。璧月新愁不散,輕上眉顰。
無端錦瑟空房語,送華年、斷夢成塵。俧誰憐,青鬢蕭疏,對影朝昏。
唐代·陳方恪的簡介
陳方恪(1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云閣、浩翠樓、鸞陂草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為“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nèi)。受家學(xué)影響,從小習(xí)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diǎn)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fēng)流倜儻,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zhèn)稱為“金陵最后一個(gè)貴族”。
...〔
? 陳方恪的詩(135篇) 〕
:
梁羽生
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
問明鏡非臺(tái),菩提非樹,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評。
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
問明鏡非臺(tái),菩提非樹,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後世評。
:
汪精衛(wèi)
巖谷春來錦繡舒,煙蕪蕭瑟正愁予。樓臺(tái)已重名山價(jià),料得家藏種樹書。
巖谷春來錦繡舒,煙蕪蕭瑟正愁予。樓臺(tái)已重名山價(jià),料得家藏種樹書。
:
陳肇興
不信人生果是浮,茫茫今古一川流。繁華過眼都春夢,兒女催人到白頭。
藥鼎丹爐供事業(yè),桐鞋竹杖傲王侯。香山圖畫洛中宴,一樣婆娑醉未休。
不信人生果是浮,茫茫今古一川流。繁華過眼都春夢,兒女催人到白頭。
藥鼎丹爐供事業(yè),桐鞋竹杖傲王侯。香山圖畫洛中宴,一樣婆娑醉未休。
清代:
張湄
澄臺(tái)上下樹婆娑,滿目殘陽動(dòng)碧波。天水無垠同一氣,風(fēng)帆如葉島如螺。
澄臺(tái)上下樹婆娑,滿目殘陽動(dòng)碧波。天水無垠同一氣,風(fēng)帆如葉島如螺。
元代:
張翥
苦戰(zhàn)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壞城兵氣黑,遺鏃血花紅。
故老談亡國,明時(shí)錄死忠。長吟一搔首,落日鳥呼風(fēng)。
苦戰(zhàn)勤王事,精魂泣鬼雄。壞城兵氣黑,遺鏃血花紅。
故老談亡國,明時(shí)錄死忠。長吟一搔首,落日鳥呼風(fēng)。
明代:
陳慧嶪
雀舫翩翩發(fā)大江,江干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bǔ),意氣如虹鼎并扛。
萬里浪頭鰲駕六,五云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
雀舫翩翩發(fā)大江,江幹瑞靄曉行幢。文章似錦裳堪補(bǔ),意氣如虹鼎并扛。
萬裡浪頭鰲駕六,五雲(yún)天際鳳飛雙。與君共挾芙蓉鍔,一掃群英力盡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