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廣洋簡介
![汪廣洋](/d/file/p/f8bea11dad7521b6e5871f8c93247a25.jpg)
人物生平
少年生活
汪廣洋年少時曾跟隨余闕學習,通經能文,工詩歌,擅長篆、隸大書。性格莊嚴穩重,為人寬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今安徽當涂縣)。
尾隨太祖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過長江,攻下采石磯,召汪進見,汪進呈“高筑墻,廣積糧”之策略。汪廣洋擔任元帥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職務。設置正軍都諫司后,升任都諫官,并相繼調升為行省都事、中書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驍騎衛事,輔助常遇春管理軍務。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常遇春攻下贛州,汪為留守,任江西行省參政。
仕途生涯
洪武元年(1368年),山東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廣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撫、接納新來歸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這一年,汪廣洋被召入宮任中書省參政。洪武二年(1369年),出任陜西參政。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長患病,中書省無官,汪廣洋被召為左丞。當時右丞楊憲專權斷事,汪廣洋對他的態度模棱兩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楊憲唆使御史彈劾汪廣洋極不孝順母親。太祖朱元璋切責汪廣洋,將他放逐回鄉。楊憲再次奏劾,汪廣洋被遷徙海南。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楊憲被誅后,太祖朱元璋召還汪廣洋。這年冬天,朱元璋封他為忠勤伯,食祿三百六十石,并誥詞中稱他善理繁難事務,且屢獻忠策,將他比作張子房、孔明。李善長因病辭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廣洋為右丞相,參政胡惟庸為左丞相。因汪廣洋提不出什么建議,時間一久,被貶為廣東行省參政。但太祖朱元璋內心始終善待汪廣洋,又將他召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又授汪為右丞相。然而汪廣洋沉溺酒中,與胡惟庸同為丞相,只是隨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誡他。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劉基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節上奏,朱元璋問及此事,廣洋回說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責廣洋朋黨欺君,將廣洋貶謫海南。當船行到太平時,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書省又不揭發楊憲陰謀等罪過,下詔賜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