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近年來,農村基層發現了一些違紀違法行為,尤其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方面問題集中,這暴露出監管制度機制存在薄弱環節和突出短板。為此,江蘇省紀委、監委、財政廳、農委聯合下發《關于印發泰州市積極構建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監督系統工作情況的通知》,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泰州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經驗,在村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經濟業務量大的地區推廣村級會計核算會計師事務所代理模式,強化第三方機構對村級財務的服務和監督,穩步提升會計核算的專業化水平。
完善機制
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和日常監督
泰州市在保持村級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不變的前提下,根據村集體經濟不同情況,探索形成相應的村級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模式,有效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和日常監督。監管主要采取兩種模式:一是“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全代理”模式,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由村(街道)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委托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政策咨詢、財務建議、培訓服務、協助建立制度等,參與村集體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監督、審計,依法代理全部村集體賬面,負責所有報賬、記賬、復核等具體工作。二是“村級會計委托代理中心+異地委派”模式。在鄉鎮(街道)成立專門的“村級會計委托代理中心”,擇優錄用具有會計資質的人員或現有村(居)報賬員,實行鎮級統一管理、集中培訓和交叉輪崗。會計實行異地委派,每人負責2-3村(居)的賬務核算,駐村參與日常經濟活動及經費運作全過程,保證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的相對獨立性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人員工資由鎮(街道)、村(居)共同承擔。
目前,泰州市全市93個鄉鎮(街道、園區)均已成立會計委托代理中心,村(居)會計工資報酬全部上收至會計委托代理中心。其中,78個鄉鎮街村級財務管理采用政府購買服務、鄉鎮代理中心統一委派鎮村財務會計人員模式;73個鄉鎮街、1344個村(社區)實現會計異村交流。全市已有15個鄉鎮街道采用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代理模式,在河失、宣堡、沈高這3個鎮試點基礎上,擴大選取新橋、虹橋、濱江、姚王等鎮,海陵區城南街道以及高港全區推行村級財務第三方代理試點。在保持村級集體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和收益權不變的前提下,高港區率先實現了對全部91個村居財務管理及業務核算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代理全覆蓋。高港區各村(社區)不再設會計站長,村集體資金交由代理中心全托管,代理中心人員由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接受區相關職能部門監督。第三方服務管理及人員經費納入財政年度預算,日常運轉費用由鎮級財政承擔,不增加村級負擔。根據雙向選擇原則,從原村會計站長中招聘6人,向社會招聘30人,各鎮街落實中心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組織對代理中心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設立專員
整改集體三資管理程序
2018年6月19日,泰州市高新區召開農村“三資”管理推進會,高新區聘請江蘇中興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江蘇中興所)承辦泰州醫藥高新區代理村級集體“三資”管理有關事項。江蘇中興所派出人員作為駐鎮(街)村級集體財務監管專員,動用全所資源,通過組織業務培訓,提升業務水平;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完善操作程序;審核非日常支出,保障項目支出有序審核;完善村級預算編制,發揮預算有效約束;組織財務互查,加強風險防范;進行年度審計,提出整改措施,發揮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審計監督的專長。做到平時管重點,季度、年度查全部,實現對高新區5個鎮街、54個社區的資金管理全覆蓋。
江蘇中興所主要在抓培訓、定制度、核重點、?;ゲ?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組織各級村鎮人員和財務監督專員業務培訓和交流,在業務層面講深講透。規范財務制度,協助修訂《泰州醫藥高新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試行)》,使管理制度更貼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實際,更具有可操作性。對所有項目支出審核,確保工程項目立項報告、村民代表及“二委”會議記錄規范、開標簽到表、招標公告公示、施工合同、預決算、驗收報告、發票、非現金結算等執行到位。組織財務互查,對村級資金結算情況、票證使用情況和財務收支情況、會計人員履行職責情況進行互查,并按月反饋、公布各村的財務活動情況。在財務互查工作中,江蘇中興所組織互查人員認真學習醫藥高新區泰高新辦發﹝2018﹞78號文件精神,對互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互查人員必須按照互查內容,認真檢查做好記錄并在檢查記錄表上簽字;二是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對檢查記錄進行認真復核并匯總上報;三是參加互查人員必須遵守職業道德,保守秘密,對社區與社區之間的用工補貼、秸稈禁燒等標準的差異不議論、不攀比。
組建隊伍
新型管理模式頗見成效
會計人員隊伍相對穩定。在高新區的第三方監管模式下,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的人員保持相對穩定。該模式的優勢就在于,第三方本身具有業務強項,是審計方面的專家,能起到監督作用。
更加獨立、客觀。第三方監管人員受聘于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村級集體資金管理服務中心,完全獨立于各個社區、鎮街。會計師事務所以“獨立、客觀、公正”的超然地位在工作中能站在第三方公平公正的立場上處理問題,對農村“三資”管理規范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高新區的第三方監管模式下,財務監管專員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人員更多是充當“裁判員”角色。
監管全覆蓋。第三方監管人員對農村“三資”管理實行日常管理,每周均有一至兩天在代理中心解決“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年末審核集體資產的管理和使用以及財務收支情況。重點針對賬務處理、會計憑證、資產、負債、財務支出存在的問題進行審核、提出整改意見。
規范村務公開。對應該公開事項的記錄杜絕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整個公示過程有圖片、有記錄,比如,村務用工補助、困難補助等支出的公開資料均附在記賬憑證后,讓憑證一目了然,反映業務的必備程序,讓審核人員在審核時更加直觀、清晰。
規范會議記錄。個別社區存在以往會議記錄內容簡單,對會議中提出的問題在會議記錄中無記載或記載不清晰,對提出問題處理結果無記錄或只有個別人提出處理意見,無最終集體討論的結果,會議記錄也無參會人員簽字的問題。通過現在的監管模式,已逐步規范此類現象,并將這些會議記錄同時作為會計檔案歸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