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d/file/zi/zidian5484.png)
襲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襲(襲)
⒈ ?趁敵人不備時攻擊:襲擊。襲擾。夜襲。偷襲。侵襲。
⒉ ?觸及:寒氣襲人。“芳菲菲兮襲予”。
⒊ ?照樣做,照樣繼續下去:因襲。沿襲。世襲。
⒋ ?量詞,指成套的衣服:衣一襲。
⒌ ?衣上加衣,引申為重迭:“襲朝服”。“山三襲,陟”。
⒍ ?合,和:“齊秦襲”。
異體字
- 襲
- ?
漢英互譯
follow the pattern of、raid
造字法
形聲:下形上聲
※ 襲的意思、基本解釋,襲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襲【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畫:22畫,部外筆畫:16畫
〔古文〕?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
音習。《玉篇》重衣也。《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
又《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又《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註》上下皆具曰襲。
又《說文》左袵袍也。
又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又合也。《周語》朕夢協于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又因也。《禮·曲禮》卜筮不相襲。
又重也。《左傳·哀十年》卜不襲吉。
又入也。《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又受也。《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又掩其不備也。《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又雜襲,雜沓也。《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又姓。《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南史》有襲蔿。《玉篇》籀文作。《篇海》又作
。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襲【卷八】【衣部】
左衽袍。從衣,龖省聲。,籒文襲不省。似入切〖注〗?、褶、
,古文。
說文解字注
(襲)衽袍。小斂大斂之前衣死者謂之襲。士?禮。乃襲三稱。注曰。遷尸於襲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紐。按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襲亦左衽不紐也。袍、褻衣也。記曰。纊爲繭。緼爲袍也。許曰。袍、襺也。士喪禮。襲衣有爵弁服、皮弁服、褖衣。注。褖衣所以表袍者。子羔之襲繭衣裳與稅衣爲一是也。斂始於襲。襲始於袍。故單言袍也。襲字引申爲凡揜襲之用。若記曰帛爲褶。士喪禮古文作襲。叚借字也。喪大記、玉藻用禮今文作褶。注曰。褶、袷也。有表裏而無著。許依古文禮。故不收褶字。凡經典重襲之義。如筮襲于夢。武王所用。祥襲則行。不襲則增。修德而改?。皆當作褶。褶義之引申。從衣。龖省聲。似入切。七部。
()籒文襲不省。
- 襲的詞語 組詞
- 襲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