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d/file/zi/zidian5482.png)
檄
部首木部 總筆畫17畫 結(jié)構(gòu)左中右
五筆SRYT 五行木 統(tǒng)一碼6A84
筆順一丨ノ丶ノ丨フ一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丶
名稱橫、豎、撇、點(diǎn)、撇、豎、橫折、橫、橫、點(diǎn)、橫、橫折鉤、撇、撇、橫、撇、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檄
⒈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聲討的文書:“此臣之所謂傳檄而千里定者也”。檄文。羽檄。檄移(文體名,“檄文”與“移文”的合稱。檄文多用于聲討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曉喻或責(zé)備)。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 call to arms
造字法
形聲:從木、敫(jī)聲
English
call arms; urgency
※ 檄的意思、基本解釋,檄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檄【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胡狄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狄切,
音薂。《說文》下尺書也?!额亷煿旁弧废?,以木
爲(wèi)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前漢·申屠嘉傳》爲(wèi)檄召通。
又有急,則加以雞羽揷之,示速疾也?!妒酚洝h高紀(jì)》以羽檄徵天下兵。
又《韻會(huì)》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諭百姓之書也。
又曰:檄,皎也,明言此使令皎然而識(shí)也。漢《司馬相如·諭巴蜀檄》、魏《陳琳·討曹操檄》皆是。
又《逸雅》檄,激也。下官所以激迎其上之書文也。
又長檄,印封長牒也。《後漢·安帝紀(jì)》民窮困道路,欲歸本郡,在所爲(wèi)封長檄。
又檄櫂直上?!稜栄拧め屇尽窡o枝爲(wèi)檄。
又檄糴,疾貌?!秿晨怠で儋x》懰檄糴以奔邀。
又《唐韻》胡敎切,音效?!豆薄っ鄯滟x》誅戮峻于鈇鉞,招徵速乎羽檄。集不謀而同期,動(dòng)不安而齊約。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檄【卷六】【木部】
二尺書。從木敫聲。胡狄切
說文解字注
(檄)尺二書。各本作二尺書。小徐繫傳已佚。見韻會(huì)者作尺二書。葢古本也。李賢注光武紀(jì)曰。說文以木爲(wèi)書。長尺二寸。謂之檄。以徵召也。與前書高紀(jì)注同。此葢出演說文。故語加詳。云尺二寸與鍇本合。但漢人多言尺一。未知其分別之詳。後漢書、水經(jīng)注皆曰。李雲(yún)上書云??鬃友缘壅摺⒅B也。今尺一拜用。不經(jīng)御省。是帝欲不諦乎。又後漢書儒林傳云。詔曰。乞楊生師。卽尺一出
。文
注引蕭子良古今篆
文體曰。鶴頭書、偃波書俱詔板所用。在漢時(shí)則謂之尺一
。獨(dú)
曰。策書長二尺。以命諸侯王三公。三公以罪免。亦賜策。以尺一木。從木。敫聲。胡狄切。古音在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