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d/file/zi/zidian20583.png)
伏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伏
⒈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臥。伏案讀書。
⒉ ?低下去:此起彼伏。
⒊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⒋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⒌ ?隱藏:伏兵。埋伏。
⒍ ?農歷劃分夏季最炎熱的三個階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⒎ ?姓。
異體字
漢英互譯
bend over、hot seasons、subide、pronate
相關字詞
起
造字法
會意:從亻、從犬
English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 伏的意思、基本解釋,伏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伏【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偃也。《禮·曲禮》寢毋伏。
又《廣韻》匿藏也。《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詩·小雅》潛雖伏矣。《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又屈服也。《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又三伏。《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又姓。漢有伏勝,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又乞伏,外國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又《集韻》鼻墨切。與匐通。《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又葉必歷切,音壁。《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伏【卷八】【人部】
司也。從人從犬。房六切〖注〗臣鉉等曰:司,今人作伺。
說文解字注
(伏)司也。司者、臣司事於外者也。司今之伺字。凡有所司者必專守之。伏伺卽服事也。引伸之爲俯伏。又引伸之爲隱伏。從人犬。犬司人也。犬司人也四字小徐本有。犬司人、謂犬伺人而吠之。說此字之會意也。不曰從犬人。而曰從人犬、入於人部者、尊人也。伏篆以明人事。非說犬也。房六切。古音在一部。
- 伏的詞語 組詞
- 伏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