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傋](/d/file/zi/zidian19847.png)
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傋
⒈ ?《廣韻》古項切,上講,見。
⒉ ?形容不高雅。
其他字義
傋
⒈ ?《集韻》居候切,去候,見。
⒉ ?愚昧無知。亦作“怐愗”。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小人難事而易説也。說之雖不以道,説也;及其使人也,求傋焉。”
⒊ ?傋霿:愚昧昏蒙。《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成公 七年‘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又食其角’。 劉向 以爲近青祥,亦牛旤也,不敬而傋霿之所致也。”
統一碼
傋字UNICODE編碼U+508B,10進制: 20619,UTF-32: 0000508B,UTF-8: E5 82 8B。
傋字位于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 傋的意思、基本解釋,傋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傋【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10畫
《廣韻》《集韻》古項切,音講。《玉篇》傋
,不媚。
又《集韻》虎項切,音。《廣韻》儋傋也。
又《集韻》與怐同。《前漢·五行志》不敬而傋,霿之所致也。
又《集韻》居切,音叩。亦訓無知。《荀子·儒效篇》愚陋傋瞀。俗本荀子譌作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