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
部首矢部 總筆畫11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TDTJ 五行木 統(tǒng)一碼77EB
筆順ノ一一ノ丶ノ一ノ丶ノ丨
名稱撇、橫、橫、撇、點(diǎn)、撇、橫、撇、捺、撇、豎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矯(矯)
⒈ ?糾正,把彎曲的弄直:矯正。矯形。矯治。矯世(矯正世俗)。矯情(故意違反常態(tài),表示與眾不同)。矯枉過正。
⒉ ?假托:矯命。矯詔。矯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奪百姓的財(cái)物)。
⒊ ?強(qiáng)壯,勇武:矯健。矯捷。矯矯(a.勇武的樣子;b.出眾的樣子)。
⒋ ?姓。
其他字義
矯(矯)
⒈ ?〔矯情〕方言,指強(qiáng)詞奪理,無理取鬧,如“這個(gè)人太矯矯”,(“情”讀輕聲)。
異體字
- 矯
漢英互譯
correct、rectify、strong
造字法
形聲:從矢、喬聲
English
correct, rectify, straighten out
※ 矯的意思、基本解釋,矯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矯【午集中】【矢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huì)》舉夭切,驕上聲。《說文》揉箭箝也。《搏雅》直也。《禮·部韻略》揉曲爲(wèi)矯。《易·說卦》坎爲(wèi)矯輮。《疏》使曲者直爲(wèi)矯,使直者曲爲(wèi)輮。《史記·平津侯傳》矯矢累弦。《註》正曲使直也。《前漢·成帝詔》民彌惰怠,將何以矯之。《註》矯,正也。《劉勰·新論》搒檠者,矯不正也。
又《玉篇》詐也,擅也。《類篇》妄也。《字彙》託也。通作撟。《書·呂》奪攘矯虔。《前漢·高帝詔》作撟虔。《註》稱詐爲(wèi)矯,強(qiáng)取爲(wèi)虔。《左傳·昭二十六年》矯誣先王。《史記·汲黯傳》矯制持節(jié),發(fā)河南倉(cāng)廩,以振貧民。《前漢·高帝紀(jì)》羽矯殺卿子冠軍。《註》托懷王命而殺之也。《大戴禮》非其事而居之,矯也。
又《爾雅·釋訓(xùn)》矯矯,勇也。《博雅》武也。《詩(shī)·魯頌》矯矯虎臣。《周頌》作蹻蹻。《註》武貌。
又強(qiáng)也。《禮·中庸》強(qiáng)哉矯。《荀子·臣道篇》作撟然剛折。《註》強(qiáng)貌。
又《類篇》舉也。《陶潛·歸去來辭》時(shí)矯首而遐觀。《揚(yáng)雄·甘泉賦》作撟首。
又《博雅》飛也。《孫綽·遊天臺(tái)山賦》整輕翮而思矯。《揚(yáng)子·方言》作?。
又姓。《風(fēng)俗通》晉大夫矯父之後,前漢右將軍矯望,後漢逸民矯愼。矯,一作蟜。
又《韻會(huì)》嬌廟切,驕去聲。與撟同。
又詐也。
又強(qiáng)亢貌。
又高舉貌。本《毛氏韻增》。
又《集韻》《韻會(huì)》居妖切,音驕。矢躍出也。《神異東荒經(jīng)》東王公與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矯。
又矯矯,高舉貌。《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師古曰》合韻音驕。
又《字彙補(bǔ)》其嬌切,音橋。亦姓也。《史記·仲尼弟子傳》江東人矯子庸疵。《註》矯,音橋。師古云:矯疵,字子庸。與撟蹻蟜通。《正韻》作同橋,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矯【卷五】【矢部】
揉箭箝也。從矢喬聲。居夭切
說文解字注
(矯)揉箭箝也。揉當(dāng)作柔。許無揉有柔煣也。箭者、矢竹所爲(wèi)矢也。不言矢言箭者。矯施於笴、不施於鏑羽也。箝、籋也。柔箭之箝曰矯。引伸之爲(wèi)凡矯枉之偁。凡云矯詔者、本不然而云然也。從矢。喬聲。居夭切。二部。
- 矯的詞語 組詞
- 矯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