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閨思二首》鑒賞
原文
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螀淚濕衣。
夢里分明見關(guān)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靜無云,斷續(xù)鴻聲到曉聞。
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賞析
第一首詩開頭二句寫思婦醒時情景,接著寫她的夢境,乃倒裝寫法。
她一覺醒來,只見斜月透進碧紗窗照到床前,環(huán)境如此清幽,心頭卻無比寂寞,更有那秋蟲悲鳴,催人淚下;她的淚水早已沾濕了衣襟。
剛才在夢里,分明地見到關(guān)塞了。那“關(guān)塞”正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她的良人就出征到那里。她不由大喜:快,去找金微山!可是,前路漫漫,找不到去金微山的路了。一急,就此醒來。
詩人以飽蘸同情之淚的筆觸,寫出了思婦的一片癡情。
第二首詩寫思婦心潮起伏,一夜未眠。她看到夜靜無云,她聽到鴻聲時斷時續(xù)。鴻雁,向來被認(rèn)為是替人傳遞書信的,因此,她便由鴻聲而想到要郵寄征衣,但寄到哪兒去呢?本想寄到遙遠的居延城(在今新疆),誰料想,如今那兒又在移軍。怎么辦?真叫人愁緒萬端,寢食不安。
用字特點
二首均有聲有色,有情景交融之妙。用字亦有講究。
如用一“藹”字,表現(xiàn)月光深暗,創(chuàng)造氛圍。
如用一“靜”字,顯示夜空的冷寂,并襯托出下面的“鴻聲”清晰,女主人公則惟聞此聲,勾起天寒欲寄征衣的滿腔心事。
張仲素簡介
唐代·張仲素的簡介
![張仲素](/d/file/p/793e9a07f5c5252dcfa9ed736399fcad.jpg)
張仲素(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xué)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勛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xué)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里分明見關(guān)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zhàn)斗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