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鑒賞
原文
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裊秋情緒。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賞析
這首詞寫思念之苦。
詞先由凄苦情緒寫起。上片第一句,“新寒中酒敲窗雨”,“中酒”意思是喝醉酒,新寒是指寒冷冬季來臨前時期,即深秋時節。“殘香細裊秋情緒”,意思是說:悲秋的情緒,像一縷殘香,細裊如絲,縈繞心頭,窗外的秋雨,不斷地敲打著窗門,也敲打著他的心扉,這兩句表達了詞人當時凄苦的心境。他在周圍一片靜寂中,望著香爐里的殘煙,裊裊升起,滿腹愁思,只能以酒澆愁。秋風秋雨,蕭颯凄涼,攪得人愁懷似醉。“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道出了詞人心情凄苦惆悵的緣由,正是因為思念心上人。詩人以“酒”、“雨”、“煙”幾樣景物,構成一幅凄殘景象,把抒情主人公愁腸百結、淚灑衣衫的思念之苦,巧妙而又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下片“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指的是盡管孤枕而眠,彈指間,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可是思念之心卻清清醒醒,他依然還清楚地回憶著春天分手時的情景。詞人在這里卻將筆鋒一轉:“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主人公的眼睛一亮突然眼前出現一派春意融融、情意纏綿的幸福畫面。這桃紅柳綠的嫵媚景色,這如此美好的幸福回憶,與前面的“新寒”、“窗雨”、“淚痕”的慘淡孤寂的情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出人意外,令人回味。層層深入地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又以反常的出人意外的感受表現感情的起伏變化,是詞人最為熟悉,并且運用最多也最為成功的藝術手法。
全詞情思翻轉跳宕,屈曲有致,相思之苦表現得哀婉曲折。非有切身的體會,不會寫得如此神采飄搖,真實細膩,令人感到一絲悵然。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d/file/p/4e5e8b5743eac5f04cd9b2864f2b73f2.jpg)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