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注》鑒賞
原文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賞析
這首《好了歌注》是對《好了歌》所表達的思想進一步具體、生動的闡發。它形象地刻畫出封建統治崩潰前夕的種種衰敗景象:滿床的朝笏玉板不見了,只剩下空蕩零落的廳堂;歌舞場長滿了衰草枯楊;畫棟雕梁結滿了蜘蛛網;公子變成了乞丐,小姐流落為**;達官貴人扛上了枷鎖,酸儒新貴反倒穿上了紫蟒。這個下臺那個又登場,真是可笑而又荒唐。這就是所謂“‘了’(斷絕俗緣)便是‘好’(得到解脫)”。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地主階級的好景已到末日,統治者之間一切爭權奪利,鉤心斗角,正面臨著經濟上的崩潰,政治上的沒落,道德上的敗壞,一代不如一代,后繼無人的嚴峻現實。作者用“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嘲諷這一階級在垂死前權勢利欲爭奪的可笑。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統治階級在政治、經濟、道德等方面和種種危機,以及他對統治者內部的權力斗爭所持的否定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曹雪芹所處的時代的局限,他無法找到現實的出路,所以這里所宣揚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濃厚的虛無厭世和宗教色彩,我們對它要有正確的認識。這些消極因素曾被新、舊紅學家所擴大渲染,用以否定《紅樓夢》的反封建意義,這也是應該避免的。
曹雪芹簡介
唐代·曹雪芹的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