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馬上聞鶯》鑒賞
原文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初夏風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構思上卻獨具匠心。
詩人選取了黃鶯、桑樹、蠶三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連在一起,上承下啟,前呼后應,構成一個嚴謹有序的藝術整體。就在這幅通俗、淺顯的鄉土風情畫中,詩人寄托了他浪跡江湖、一事無成的悲哀。所謂“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蠶老客未歸”,言下之意是陽春已過,初夏來臨,而自己大業未就,虛擲光陰,空度歲月。
正是桑間黃鶯的啼鳴驚醒了詩人,時臨收獲的季節,應當珍惜年華,不能再作無目的漫游了。但是,驅馬向前,捫心自問,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詩人倍感悲涼,尾聯收筆聯系深層的現實,而表達的情感正是一種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思想情緒,其中也含有羈旅的愁苦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全詩先揚后抑,借景抒情,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體現了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博大情懷。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