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鑒賞
原文
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何當造幽人,滅跡棲絕巘。
賞析
仰望山岳抒發感慨是許多詩人都寫過,李白也不止一次寫過的題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詩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內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這首詩寫終南山,又是送給一位隱居者的,所以詩的主旨緊緊圍繞著脫俗返真來抒情狀物。終南山在唐代是隱居者最喜歡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剎,也有道教洞天,還是距關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嶺,李白就從遠望終南山時的感受寫起。終南山與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詩意境。前兩句說見到終南山,抬頭仰望,感慨和觸動很深,三四句就說這觸動是因為山中渾然的秀美景色帶來的,卻無法理清說透這景色的特點和細節,只是看到蔥蔥蘢蘢的山林在陽光的照耀下別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寫景色和組成景色的要素:陽光、翠嶺,而不直接告訴人們他的感受,無形之中,人們被引進了欣賞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體會了。
接著詩人說山中自云隨風飄浮卷舒自在,無礙無束,看到這種情景,不由得讓人與精神的輕松自由聯系起來,于是不但李白“與之然”,讀者也在心中與這大好景象合而為一了。詩寫到這里,都與陶詩“結廬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訴人們山中景色的恬靜優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態,但接下來的結尾,則直敘心聲,說一定要去拜訪居于山中的這位隱者,相伴隱于林下,遠離塵世。原來,全詩所寫的那種幽靜自然的景象是為了贊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隱者朋友,是說他的精神恰恰與這山林融為一體,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與之然”就不僅是與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與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詩景中有情,以景語代替情語,不露痕跡而心境卻表現得十分明白。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