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婕妤怨》鑒賞
原文
花枝出建章,鳳管發昭陽。
借問承恩者,雙蛾幾許長。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描繪了得到皇帝寵愛的宮女的得意和歡樂情狀。“花枝”喻寫燦爛的春光,“鳳管”喻指歡樂的歌舞。這兩句敘事的角度為班婕妤自己。首句寫出班婕妤所見:又一個美人出現在建章宮里。這在她心里,自然是一個不祥的征兆。次句寫班婕妤所聞:趙飛燕所居的昭陽宮里,徹夜鳳簫之聲不歇。兩句都是客觀地平平敘出,實際上融入了班婕妤無盡的失意和孤獨,新人的蒙寵和她的被棄損也在暗中作了強烈的對比。
后兩句是模擬班婕妤的口氣對皇帝寵愛宮女的質問。“雙娥幾許長”意即打扮得如何美麗?這是對“承恩者”喬裝巧扮的諷刺。這兩句問得很冷峻,同時又可以看出,所謂婕妤之“怨”并不在奪寵的宮女身上,而在喜新厭舊的漢成帝。在結構上不但突出異軍,而且挖掘主題深意,見出詩人見識的高超。倘若班婕妤只是怨君王不來陪伴,或只是怨趙飛燕妖冶惑主,則僅為女人的拈酸吃醋,境界就要大相徑庭了。
詩人借抒發失寵宮女的怨憤來抒發懷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情懷,是“言近旨遠”之作。
皇甫冉簡介
唐代·皇甫冉的簡介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于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歷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