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路 賦得“手倦拋書午夢長”,效柳耆卿體,并次其韻》拼音版
清代:顧太清
陽臺路賦得手倦拋書午夢長,效柳耆卿體,并次其韻-顧太清
未天晚。耐困人晝永,詩書拋亂。掩紗廚、隱幾南窗,神逐水沉香遠。
蓮漏丁丁,一枕夢游,柳憨花暖。曾經慣。舊路兒、桃源前度人散。
悵望碧溪流水,好夢醒、難抬倦眼。細思量處,又惹下、暗愁無限。
人何在、風裳水佩,剩有綠陰幽館。無端鳥語驚回,從何消遺。
唐代·顧太清的簡介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為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為現代文學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之語[1] 。顧太清不僅才華絕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適中,溫婉賢淑。令奕繪鐘情十分。雖為側福晉一生卻誕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幾位兒子都有很大作為。
...〔
? 顧太清的詩(25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