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像
自題像。唐代。黃巢。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唐代]:黃巢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幹看落暉。
黃巢遺留下來的詩一共三首,其中《題菊花》和《不第后賦菊》流傳程度較廣。這首《自題像》與兩首菊花詩相比,名氣就小得多了。甚至有很多人懷疑這首詩究竟是不是黃巢本人的作品。
據說黃巢本人后來戰死疆場了,但也有傳說黃巢起義失敗后在洛陽做了和尚。從這首詩來看,他沒有戰死,后來削發為僧了。如果真像民間傳說那樣,這些叱咤風云的農民領袖遁入空門,其人生感觸一定非尋常人所能及。比如像這首詩的頭兩句,“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既表明了黃巢曾經歷過的那些不平凡的戎馬倥傯歲月,又顯示了他后來靜如止水的僧侶生涯,其鮮明的對比,令人感慨。尤其是“天津橋上無人識”這一句,生動地描述了英雄遲暮那種無可奈何的蒼涼和悲哀,令人嘆息。但筆鋒一轉,“獨倚欄干看落暉”一句,又悠然刻畫了一種“人生韶華短,江河日月長”的意境,令人回味無窮。原題注:陶毅《五代亂離紀》云:巢敗后為僧,依張全義于洛陽。曾繪像題詩,人見像,識其為巢云。
唐代·黃巢的簡介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十二月十三日,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
? 黃巢的詩(3篇) 〕
宋代:
畢仲連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節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先駐虎邱。
玉籍殊科四十秋,徊翔藩翰幾淹留。五羊舊治功尤著,百越新恩志已酬。
健節亭亭心益壯,清吟一一思如流。壺漿滿道爭迎處,晝錦應先駐虎邱。
清代:
馬鼎梅
風濤自吐吞,今古向誰論。山欲截江住,云思挾月奔。
潮洶瓜步闊,峰擁秣陵尊。多少登臨客,都無名姓存。
風濤自吐吞,今古向誰論。山欲截江住,雲思挾月奔。
潮洶瓜步闊,峰擁秣陵尊。多少登臨客,都無名姓存。
明代:
王鏊
洞庭自是君家果,霜落晴洲色漸深。收子未儲千顆玉,封侯寧抵萬株金。
不移淮北生生意,相饋燕南歲歲心。莫怪野人芹自美,江陵千樹不同林。
洞庭自是君家果,霜落晴洲色漸深。收子未儲千顆玉,封侯甯抵萬株金。
不移淮北生生意,相饋燕南歲歲心。莫怪野人芹自美,江陵千樹不同林。
明代:
謝榛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后芳樽不可同。日暮亂云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
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
醉攀楊柳禁城東,別後芳樽不可同。日暮亂雲迷遠道,天涯孤劍倚飛蓬。
任公臺瞰江流近,大姥峰連海色空。虞帝好生當此日,遙知閩徼待春風。
宋代:
李震
片云遠隔五羊城,白足高僧事事清。吟對梅花看月色,坐題桐葉聽秋聲。
一塵不及人間跡,萬慮都忘物外情。賣卻床頭琴與劍,幾回相見話生平。
片雲遠隔五羊城,白足高僧事事清。吟對梅花看月色,坐題桐葉聽秋聲。
一塵不及人間跡,萬慮都忘物外情。賣卻床頭琴與劍,幾回相見話生平。
宋代:
馬廷鸞
山寒律琯又飛灰,萬壑松風冬起雷。
風景不殊云黯淡,雪霜初霽日徘徊。
山寒律琯又飛灰,萬壑松風冬起雷。
風景不殊雲黯淡,雪霜初霽日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