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
傷春。宋代。楊萬里。 準(zhǔn)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fēng)。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宋代]:楊萬里
準(zhǔn)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fēng)。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準(zhǔn)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fēng)。
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傷春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黃庭堅的詩歌將宋詩的發(fā)展推向了高峰,體現(xiàn)了一代特色。但以黃庭堅等人為首的“江西派”提倡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作詩主張卻忽略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積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楊萬里為“誠齋體”詩歌作為對江西派的一種修正,是有其積極意義的。而這首詩便是“誠齋體”的典型作品。
參考資料:
1、蒙萬夫.千家詩鑒賞辭典: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6-67
這首《傷春》詩寫的是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寫詩人做的一個決定:對今春樂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個轉(zhuǎn)折,推翻了之前的決定,也就辜負(fù)了好意送來春色的東風(fēng)。第三句點明,不僅今年先做決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負(fù)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樂,而自己卻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負(fù)了大好春光,這種主觀與客觀的矛盾對立使詩人禁不住感慨萬端,發(fā)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讀罷此詩,詩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不假雕飾,自然渾成,而詩意詩味即在其中,這正是“誠齋體”的成功之處。
楊萬里在《荊溪集自序》中談到自己寫詩時,曾說:“步后園,登古城,采擷祀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xiàn)余詩材。蓋麾之不去,前或未應(yīng),而后者己迫。”在他看來,平日所見所聞及所感似乎無不可以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材料,這和江西派“閉門覓句”,講究“無一字無來處”,“雖只字半句不輕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誠齋體”也有其弊病:由于寫作比較“隨便”,有些詩藝術(shù)概括不夠,境界不高,社會意義也不大。此首可以說是個典型。
唐代·楊萬里的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 楊萬里的詩(4083篇) 〕
清代:
呂兆麒
沈醉西風(fēng)有底愁,冰輪重見月如鉤。爐藏桂燼香猶爇,鐙灺蘭缸焰未收。
可憶婿鄉(xiāng)騎竹馬,難從童阜問金牛。輸他意緒澄于水,靜夜吟詩獨倚樓。
沈醉西風(fēng)有底愁,冰輪重見月如鈎。爐藏桂燼香猶爇,鐙灺蘭缸焰未收。
可憶婿鄉(xiāng)騎竹馬,難從童阜問金牛。輸他意緒澄于水,靜夜吟詩獨倚樓。
元代:
郯韶
湘云微度。六曲朱闌暮。簾外香飄梅子樹。知有王孫索句。
誰將瓊琯吹霞。柳花飛過東家。說與門前去馬,斷腸休為琵琶。
湘雲(yún)微度。六曲朱闌暮。簾外香飄梅子樹。知有王孫索句。
誰將瓊琯吹霞。柳花飛過東家。說與門前去馬,斷腸休為琵琶。
唐代:
胡宿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纖枝乘十雨,勁節(jié)誓千霜。
云干仍稠直,煙華稍郁蒼。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
秀植登中禁,靈根記大方。纖枝乘十雨,勁節(jié)誓千霜。
雲(yún)幹仍稠直,煙華稍郁蒼。綠陰疏未合,翠鬣儼相望。
明代:
謝廷柱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里,桃開千樹頌潘郎。
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云山容耋老,非熊應(yīng)待夢周皇。
巖松挺挺立秋霜,海蚌輝輝放夜光。柳種五株歸栗裡,桃開千樹頌潘郎。
鸞章褒及循良政,晝錦裁成戲舞裳。莫道雲(yún)山容耋老,非熊應(yīng)待夢周皇。
近代:
袁榮法
四合烽煙,更無閒地悲離黍。舊家池館閉東風(fēng),嗚咽淮流語。
海上紅桑萬畝。駕樓臺、珠塵繡霧。吟壺一粟。戢影繁華,崚扃門戶。
四合烽煙,更無閒地悲離黍。舊家池館閉東風(fēng),嗚咽淮流語。
海上紅桑萬畝。駕樓臺、珠塵繡霧。吟壺一粟。戢影繁華,崚扃門戶。
元代:
岑安卿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