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 走視紫萸墓作
金縷曲 走視紫萸墓作。近代。陳方恪。 欲語心先碎。卅年來、歡娛苦短,年華催逝。只數吳皋同賃廡,少稱蘭閨清事。又一剎、蓬飄海澨。自爾釵鈿看盡徹,問何曾、一日舒眉翠。愁與病,相料理。城南老屋青鐙里。恁幾回、忍饑待我,夜寒無寐。凄絕平生先死愿,總算而今信矣。甚為我、前驅螻蟻。鐵軌城陰遙映帶,更白楊、荒冢悲風起。報君者,僅如此。
[近代]:陳方恪
欲語心先碎。卅年來、歡娛苦短,年華催逝。只數吳皋同賃廡,少稱蘭閨清事。
又一剎、蓬飄海澨。自爾釵鈿看盡徹,問何曾、一日舒眉翠。
愁與病,相料理。
城南老屋青鐙里。恁幾回、忍饑待我,夜寒無寐。凄絕平生先死愿,總算而今信矣。
甚為我、前驅螻蟻。鐵軌城陰遙映帶,更白楊、荒冢悲風起。
報君者,僅如此。
欲語心先碎。卅年來、歡娛苦短,年華催逝。隻數吳臯同賃廡,少稱蘭閨清事。
又一剎、蓬飄海澨。自爾釵鈿看盡徹,問何曾、一日舒眉翠。
愁與病,相料理。
城南老屋青鐙裡。恁幾回、忍饑待我,夜寒無寐。凄絕平生先死願,總算而今信矣。
甚為我、前驅螻蟻。鐵軌城陰遙映帶,更白楊、荒冢悲風起。
報君者,僅如此。
唐代·陳方恪的簡介
陳方恪(1891—1966)字彥通,齋號屯云閣、浩翠樓、鸞陂草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陳三立第四子,陳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稱其為“陳家老七”、“彥老七”。光緒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陳寶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內。受家學影響,從小習詩詞文章,傳承散原老人文脈。師從陳銳、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鄭文焯、陳衍、鄭孝胥等詩詞名家點撥,詩名在其兄陳衡恪、陳隆恪、陳寅恪之上。陳方恪大半生風流倜儻,名士氣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鎮稱為“金陵最后一個貴族”。
...〔
? 陳方恪的詩(135篇) 〕
清代:
屈大均
先臣勛在太常中,特簡慈孫為報忠。恭謹已知齊萬石,循良自可得三公。
名城北枕臺關險,大府南開漲海雄。父老最能歌別駕,王祥看與使君同。
先臣勳在太常中,特簡慈孫為報忠。恭謹已知齊萬石,循良自可得三公。
名城北枕臺關險,大府南開漲海雄。父老最能歌別駕,王祥看與使君同。
明代:
何景明
聞汝西山去,題詩十日還。獨行翠微里,應到玉泉灣。
石璧云孤裊,冬巖菊自斑。煙霞發妙思,高詠眇塵寰。
聞汝西山去,題詩十日還。獨行翠微裡,應到玉泉灣。
石璧雲孤裊,冬巖菊自斑。煙霞發妙思,高詠眇塵寰。
明代:
胡應麟
石洞蒼茫閉水簾,碧窗云冷玉龍潛。不妨行雨邀巫峽,猶記為霖出傅巖。
石洞蒼茫閉水簾,碧窗雲冷玉龍潛。不妨行雨邀巫峽,猶記為霖出傅巖。
宋代:
陸文圭
羊腸九折路盤嶇,不覺勝身上太虛。
失腳從知高處險,西風斜日旱回車。
羊腸九折路盤嶇,不覺勝身上太虛。
失腳從知高處險,西風斜日旱回車。
明代:
胡應麟
淥水蕩漣漪,江南日暮時。吳姬木蘭棹,越女竹枝詞。
惱殺橫塘下,紛紛輕薄兒。
淥水蕩漣漪,江南日暮時。吳姬木蘭棹,越女竹枝詞。
惱殺橫塘下,紛紛輕薄兒。
唐代:
徐鉉
東京少長認維桑,書劍誰教入帝鄉。一事無成空放逐,
故人相見重凄涼。樓臺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驛路長。
莫怪臨風惆悵久,十年春色憶維揚。
東京少長認維桑,書劍誰教入帝鄉。一事無成空放逐,
故人相見重凄涼。樓臺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驛路長。
莫怪臨風惆悵久,十年春色憶維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