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會
詞語解釋
照會[ zhào huì ]
⒈ ?一國政府把自己對于彼此相關的事件的意見通知另一國政府。
例照會各國使館。
英present (或deliver, address) a note to (a government);
⒉ ?這一性質的外交文件。
英note;
⒊ ?指執照或憑證。
例兵頭給你照會,送你出境。——《恨海》
英license;
⒋ ?招呼;通知。
例我都曉得了,不消你去打照會。
英notify;
⒌ ?吩咐,關照。
例隊長照會每個人帶好行李。
英tell;
引證解釋
⒈ ?古謂官署間就有關事務行文。
引宋 蘇軾 《相度準備賑濟第一狀》:“本司已具上項事件,關牒本路轉運提刑司,照會相度施行去訖。”
《前漢書平話》卷上:“令照會領兵三萬於 深水口、川泥彎 埋伏,可擒 陳豨。”
⒉ ?指官署通知的文件。
引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三折:“昨日照會來,説有一個新官下馬,差人接去了。”
《金瓶梅詞話》第六九回:“打聽京中考察本示下,看經歷司下照會來不曾。”
⒊ ?近代以來謂一國政府就有關事件行文通知另一國政府。
引鄭觀應 《盛世危言·交涉上》:“西律諸書亟宜考訂,擇其通行者,照會各國,商同外部,彼此蓋印頒行,勒為通商交涉則例。”
⒋ ?指外交往來的文件。
引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公牘>序》:“大臣出使,有詳文照會者,蓋以此國使臣告彼國外部大臣之辭,亦即兩國相告之辭也。”
⒌ ?指執照或憑證。
引《恨海》第七回:“你這里有什么貴重東西?要到那里去?你説了,兵頭給你照會,送你出境。”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后記》:“﹝巡捕﹞向拉不到客的車夫的頭上敲了一棒,撕下他車上的照會。”
⒍ ?參照;對勘。
引《宋史·河渠志三》:“訪聞先朝水官 孫民先、元祐 六年水官 賈種民 各有《河議》,乞取索照會。”
⒎ ?猶招呼;通知。
引《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絳》:“我都曉得了,不消你去打照會。”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國王說過總得要等公主來了才敬香,就請公主走進去打個照會。”
⒏ ?理會;明白。
引《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匡超人 遞個眼色與他,那童生是照會定了的。”
《西湖佳話·三生石跡》:“這孩子只會啼哭,再不肯住,不知為甚緣故。 李源 心下雖是照會,卻疑惑道:‘ 圓師 別時,約我以笑,這個啼哭卻為甚么?’”
國語辭典
照會[ zhào huì ]
⒈ ?通知、知會。
引《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匡超人遞個眼色與他,那童生是照會定了的,使不歸號,悄悄站在黑影里。」
⒉ ?核對審察。
引《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訪聞先朝水官孫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賈種民各有河議,乞取索照會。」
⒊ ?執照、憑證。
引《恨海·第七回》:「你這里有甚么貴重東西?要到那里去?你說了,兵頭給你照會,送你出境。」
⒋ ?察照知會。指外交部對外國使節,或是各省長官對外國領事所遞交的一種外交文書。亦即一國政府將彼此相關的某一事件的意見通知另一國政府。
分字解釋
※ "照會"的意思解釋、照會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xiǎo huì zǐ小會子
- zhào cháng照常
- shè huì zhì xù社會秩序
- huì wù會晤
- shè huì jiào yù社會教育
- zǒng huì總會
- guó huì shān國會山
- huì shè會社
- huì yuē會約
- yī huì er一會兒
- lián xí huì yì聯席會議
- wù huì誤會
- gōng huì táng公會堂
- biàn huì便會
- zá huì tāng雜會湯
- háng huì行會
- huì chǎng會場
- huì wù會務
- yín huì zǐ銀會子
- shèng huì盛會
- jí huì集會
- huì cān會餐
- néng shuō huì dào能說會道
- àn zhào按照
- zài lǐ huì在理會
- huì liè會獵
- rù huì入會
- sàn huì散會
- wěi huì委會
- cháng huì常會
- shè huì bǎo zhàng社會保障
- fǎ huì法會